11月29日臺灣公共衛生促進協會(簡稱衛促會)在台中市中達社區舉行『全民健保大家談』,此次活動邀請健保局中區業務組蔡耀如專門委員前來分享健保的虧損分析以及介紹二代健保,並與衛促會的種籽師資和社區民眾對話。
蔡耀如專委
當天的活動介紹人是衛促會種籽師資中區聯誼會黃瑰秋會長,主持人是衛促會顏幸達理事,到場的還有唐菁華(也是衛促會的監事)、謝枝楠、翁青聖、陳淑靜、陳泰昇、陳台英等種籽師資,中達社區的里長娘李灑卿,王麗美種籽師資雖不能前來,但也請就讀政治系的女兒林倖安前來聆聽。
在蔡耀如專門委員的報告中,他分析了健保財務失衡主要是因為人口老化、重大傷病人數增加、新的醫療科技與藥品引進等因素的影響,這是很難避免的問題,所以衛生署規劃了許多開源和節流的措施,將陸續施行,但他表示二代健保的設計上有相當多的革新,它更講求公平(財務公平和公民參與)、品質(以品質為導向的醫療、公開醫療品質資訊)、效率(簡化相關作業流程),期待提升民眾整體的醫療品質,蔡專委也在報告後補充了一些健保費率計算的基準和原則,釐清了一些常見的懲罰單身、論口計費、加重薪資所得者負擔等問題。
黃瑰秋會長
唐菁華監事
在蔡耀如專委介紹完二代健保後,種籽師資們陸續提出問題與蔡專委對話,謝枝楠與陳淑靜老師都接著請教蔡專委二代健保在公共衛生或預防疾病上有沒有什麼努力的方向或目標,謝枝楠表示:以往探討健保都著重在健保費怎麼收、費率如何調整上,但比較少談論到『如何讓人減少生病,讓民眾活的老、也要活得好,這比他生病了我要怎麼照顧他來得好一點。』,他接著說蔡耀如專委提到老人的疾病問題加上重大傷病的人就佔了健保費五成以上的費用,若健保能夠預防民眾生病、真正照顧到民眾的健康,這才是全民健康保險,例如家庭醫師制度的建立應該非常重要,提供民眾充份的衛生知識與資源,但健保的政策卻少看到往這個方向在努力,政府應該要有更多資源投入在公共衛生的工作上。
謝枝楠老師
林倖安同學
蔡專委回覆:健保的確著重在醫療上,而許多預防保健的業務,主要由衛生署底下的國民健康局在規劃,國健局有委由健保局來協助執行健康檢查的相關業務。另外,家庭醫師制目前有試辦計畫,只要參加家醫醫療群的民眾,家人若有相關健康問題可以去諮詢,這也與一般看診有不同的健保給付標準,但這個試辦的成果還在評估當中。
唐菁華老師接著表示:我們當然希望健保不只是做疾病照顧,應該更往全民健康照顧的方向走,國健局雖然跟健保局的業務有所區分,但兩者疊床架屋或許是可以思考的方向。此外,在健保政策上,之前衛生署楊署長有公開提到論人計酬和責任醫院的措施,我們在思考這可能真的可以增進民眾的醫療品質,但我們說政策影響行為,例如,在還沒實施健保前洗腎人口只有3%,健保實施之後洗腎人口是以倍數成長,到底是政策哪裡出錯,或者是民眾哪裡被錯誤引導了,就這樣的狀況而言,是不是應該要有更明確的政策約束、引導與教育工作,來改善這樣的問題,避免未來若要真正落實論人計酬的執行,不是讓醫療提供者在照顧民眾健康的同時,只想從中得到更多的健保給付,失去了真正照顧民眾健康的目的。我們也希望民眾作為一個醫療使用者,可以知道自己擁有的權利,像是慢性連續處方箋的釋出,就是民眾掌握自己權利的一種方式。我們衛促會在社區做的教育,就是希望民眾更能知道自己的就醫權益、也教育民眾正確使用醫療資源,讓民眾也可以一起監督醫療提供者。
蔡專委回覆:論人計酬,其實就是希望醫療提供者能夠把錢真正用在照顧病人的健康上,減少醫療的支出,而這些減少的醫療支出,就會部分回饋給醫療提供者,目前規劃試辦中。確實,政策可以引導行為,但問題是政策要推出的時候是否能得到各界和民眾的共識,這是非常重要的,各位建議和思考都很好,也很具前瞻性,但執行上和設計上不是一件簡單的工作,健保局會往照顧全民的健康方向繼續努力。
翁青聖老師
陳台英老師
翁青聖老師接著提問:對於大量使用健保資源的人,除了輔導和關懷外,是不是可以從制度上來增加其保費,這樣可能比較符合公平正義原則。此外,健康檢查的目的和數據的解讀,是民眾常常不清楚的地方,這方面可以怎麼加強。
蔡專委回覆:臺灣民眾健保滿意程度會這麼高,主要是因為看病真的比較方便,所以的確有些民眾會過度使用健保資源,現在規劃要在健保IC卡上的紀錄上記載最近民眾六次的領藥內容,請醫師協助判斷,若重複給藥,在制度上可以設計成不給付醫療院所,但醫界表示這可能會分割掉醫師看診的時間,這是多一份工作,應額外請健保局多給付費用,所以蔡專委表示實施起來有困難,目前還在跟醫界談當中。在民眾方面,主要還是用教育的方式來勸導,輔導其正確就醫並指定其到指定的醫療願所就醫。
陳淑靜老師
陳泰昇老師
現場民眾則有人提問:在診所的看診費用有的100元、有的150元,為什麼會這樣?現在的籽師資們回覆說:診所看診費用部分負擔是50元,而掛號費在0元~100元都是合理價格,因為現行規定掛號費屬於醫療院所的行政費,所以並無法可管,的確,各診所的掛號費其實從0元甚至到1,000元以上的都有,這確實會讓民眾混淆,一方面民眾無法理解這個價格是否反映出合理的醫療品質,而且價格的落差更會影響民眾至就近的診所看診,反而繞到更遠的、便宜掛號費的診所去就醫,這樣的結果,從民眾的觀點來看,這並非符合公平、品質與效率。
隨著醫藥技術的進步、人口老化、重大傷病人口增加等問題,健保支出的增加似乎是不可避免,開源的工作確實是必要之舉,但在節流的兩個重要面向:『監督、管理醫療提供者』和『教育醫療使用者,並與其一同監督醫療提供者』確實是相當重要的,這兩者都是政府和民間團體可以一起努力的方向。開源面可以從健保的設計著手,以及透過像衛促會的相關民間團體在社區進行教育工作;節流面則可以透過健保政策來引導醫療院所作為 ,以及醫改會與民間健保監督聯盟的倡議、衛促會的社區民眾教育來進行。本次『全民健保大家談』只是未來許多民間公衛論壇和社區民眾教育工作的一部份,衛促會願意作為政府和民間橋樑,透過實質意見交流和教育工作,一起尋求、建立健保永續經營的共識基礎。
顏幸達理事頒感謝狀給蔡耀如專委